地下影片嘅歷史:揭秘香港影壇嘅「暗黑」一面
講起地下影片,可能好多人都會聯想到一啲「見唔到光」嘅嘢。冇錯,地下影片本身就係一種遊走於法律邊緣、甚至係完全違法嘅產物。佢哋通常唔會喺主流渠道出現,但就因為咁,反而吸引咗一班特定嘅觀眾。今次我哋就嚟深入探討下地下影片嘅歷史,特別係香港呢個地方,究竟呢啲「暗黑」作品係點樣誕生同埋發展嘅。
1. 地下影片係咩嚟㗎?
首先,我哋要搞清楚咩叫地下影片。地下影片(Underground Film)通常指一啲唔會喺正規電影院上映、甚至係冇經過審查嘅電影作品。呢啲影片可能有以下特點:
- 題材敏感 :涉及政治、暴力、色情等內容,容易觸犯法律或社會禁忌。
- 製作粗糙 :因為資金有限,拍攝同後期製作都比較簡陋。
- 傳播方式隱秘 :通常靠DVD、VHS、甚至係網絡傳播,唔會公開宣傳。
喺香港,地下影片嘅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,當時社會風氣相對保守,但已經有啲人開始偷偷拍一啲「唔見得光」嘅嘢。
2. 地下影片嘅起源:70年代嘅「地下電影」
70年代係香港電影業嘅黃金時期,主流電影市場非常蓬勃,但同時亦孕育咗一啲「地下」作品。嗰陣時,香港社會開始轉型,年輕人對性、暴力、政治等話題充滿好奇,而主流電影因為審查制度,好難滿足呢啲需求。
於是,一啲獨立電影人開始偷偷製作一啲「地下電影」。例如:
- 實驗性短片 :呢啲作品通常冇完整故事線,純粹係為咗表達導演嘅個人想法。
- 低成本成人電影 :嗰陣時色情電影喺香港係違法嘅,但依然有啲人冒險拍攝同發行。
呢啲地下電影通常只會喺私人聚會或者小型放映會上播放,觀眾主要係一啲藝術愛好者或者「識貨」嘅人。
3. 80年代:VHS興起,地下影片走入民間
80年代係地下影片嘅轉捩點,原因係VHS錄影帶嘅普及。以前要睇電影,只能去戲院或者等電視台播放,但VHS出現之後,人人都可以喺屋企睇片。
呢個時候,香港出現咗一啲專門發行「地下影片」嘅公司。佢哋會將一啲外國嘅B級片、成人電影、甚至係香港本地嘅低成本作品,轉錄成VHS帶,然後喺街邊嘅錄影帶舖偷偷發售。
值得一提嘅係,嗰陣時嘅地下影片已經開始有咗商業價值。例如:
- 港產三級片 :雖然三級片唔算完全「地下」,但佢哋嘅題材同風格都同主流電影有明顯分別。
- 盜版電影 :除咗自製影片,盜版亦係地下影片嘅重要組成部分。當時好多荷里活大片都會被盜錄成VHS帶,再喺香港市場流通。
4. 90年代:網絡時代嘅來臨
進入90年代,互聯網開始普及,地下影片嘅傳播方式亦隨之改變。以前要靠VHS帶,而家只需要一個網站或者討論區,就可以輕鬆分享影片。
呢個時期,香港出現咗一啲專門討論地下影片嘅網上社群。例如:
- BT下載 :BT技術令到影片分享變得更加方便,好多地下影片都係靠BT傳播。
- 討論區 :一啲論壇(例如高登)成為咗地下影片愛好者嘅聚集地,佢哋會互相分享資源同埋心得。
另外,90年代亦係香港電影業嘅一個低谷,主流電影市場萎縮,反而令到地下影片更加活躍。一啲獨立電影人開始嘗試用數碼器材拍攝低成本電影,然後喺網上發行。
5. 2000年代至今:地下影片嘅「數碼化」
進入21世紀,地下影片已經完全「數碼化」。而家要拍一部地下影片,成本比以前低好多,而且傳播渠道亦更加廣泛。
- YouTube同Vimeo :呢啲影片分享平台成為咗地下影片嘅新戰場。雖然佢哋有審查機制,但依然有好多地下作品能夠「偷渡」成功。
- 社交媒體 :Facebook、Instagram等平台亦係地下影片嘅重要傳播渠道。一啲短片甚至會喺呢啲平台上「病毒式」傳播。
另外,近年嘅地下影片亦開始出現新嘅趨勢。例如:
- 政治題材 :自從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,香港出現咗大量以政治為題材嘅地下影片。呢啲作品通常係匿名製作,然後喺網上廣泛流傳。
- 藝術實驗 :一啲年輕導演開始將地下影片視為一種藝術表達方式,佢哋會用低成本製作一啲實驗性作品,然後喺國際影展上放映。
6. 地下影片嘅未來:會消失定係繼續存在?
地下影片嘅未來會點?呢個問題好難回答。一方面,科技進步令到地下影片嘅製作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;另一方面,政府嘅監管亦變得更加嚴格。
例如,香港近年通過咗《國安法》,對網絡內容嘅監管力度大大增加。呢啲措施無疑會對地下影片造成影響,但同時亦可能激發更多「反抗性」作品。
總之,地下影片作為一種「暗黑」文化,已經深深植根喺香港嘅電影歷史中。無論未來點樣發展,佢哋都一定會繼續存在,只係形式可能會不斷變化。
總結
地下影片嘅歷史,其實就係一部「反叛」嘅歷史。由70年代嘅實驗性短片,到80年代嘅VHS帶,再到而家嘅數碼化作品,地下影片一直以一種「暗黑」嘅姿態存在於香港影壇。佢哋可能唔夠精美,甚至可能觸犯法律,但正係因為咁,佢哋先至能夠吸引到一班忠實嘅觀眾。
如果你對地下影片有興趣,不妨去搵一啲經典作品嚟睇下,或者你會發現一個完全唔同嘅電影世界!